侯友宜1957年6月7日-),台灣嘉義縣朴子市人,中央警官學校四十五期刑事系畢業,早年曾負責策劃一清專案掃黑行動。

[編輯] 簡歷

侯曾任台北市刑事警察大隊除暴組長、中山分局刑事組長、刑事警察局偵二隊隊長、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,獲得陳水扁總統賞識,之後因圍捕白曉燕命案陳進興等三嫌有功,獲擢為刑事局副局長,又升為桃園縣警察局長。2003年6月調升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局長。

2006年1月以不到50歲的年齡,升任內政部警政署署長,成為台灣歷史上最年輕的警政署長。

2008年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,侯轉任中央警察大學校長,以原台北市警察局長王卓鈞升任警政署長。

2010年12月20日新北市首任市長當選人朱立倫之邀,將於12月25日任新北市副市長。

 

健康、無毒、無患子…>

 

[編輯] 警察資歷

侯友宜警政藍圖 首重打擊輕微犯罪

即將升任警政署長的侯友宜,對於未來的警政藍圖表示,將把工作重點放在「微小犯行的輕微犯罪」,他強調,諸如打破車窗或在路邊鬥毆的輕微犯罪,倘若未及時遏止,最後可能會衍生出更大的犯罪問題。

侯友宜說明,此外打擊重大刑案當然不會中斷,並將結合法務部及其他部會,共同推出有效方案,強力壓制重大犯罪。

侯友宜表示,輕微犯罪過去並非警察重點工作,但他希望透過關注這類微罪,未來建構社區安全機制,降低這些輕微犯罪後續所可能衍生的問題,因此,他未來將要求全國各縣市警局從小處著手,強力執法。

侯友宜指出,警察執法威信不能喪失,警政署長謝銀黨推動的嚴正執法工作,他將繼續要求,因為如果不嚴正執法,勢必會失去民眾對警察的信賴,長久下去,對社會治安絕對會有不良後遺症。


最年輕署長 重案無役不與

在外界一片看好聲中,侯友宜沒有意外的將接任警政署長,他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警政署長,也是第一位博士署長。

侯友宜是中央警官學校45期刑事系畢業,警察資歷完整,一路都在外勤衝鋒陷陣,尤其在刑事工作的領域浸淫20多年,從台北市刑大除暴組組長、幹到刑事局長迄今。

外界總愛將政治的藍綠問題放在侯友宜身上作文章,事實上,侯友宜憑藉的是專業與幹勁,他擔任桃園縣警局長時,便以此贏得桃園縣長朱立倫的信任,後來侯升任刑事局長,朱立倫還曾數度親往刑事局探望侯友宜,為侯掛上政治旗幟,對他並不公允。

由於侯友宜總是身先士卒,幾年下來,民眾早將他視為「警察英雄」,而他在民間累積的高知名度與聲望,更是警界罕見,對此,侯友宜謙稱是自己的運氣好,「老天疼惜,肯賞我一口飯吃」,讓他縱使遭遇橫逆,都能謹慎解決。

擔任刑事局長期間,從319槍擊案到北縣汐止殺警奪槍案、台中毒蠻牛案,以及破獲張錫銘、林明樺犯罪集團,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,攤開過去台灣治安史上發生的重大刑案,侯友宜幾乎是無役不與。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
槍口下搶救南非武官 難忘槍林彈雨的一役

提到侯友宜,許多人難忘當年他在白案綁匪陳進興槍口下,救出南非駐華武官的一役,那張他戴著鋼盔、抱出嬰兒的照片,當時更讓許多人淚眼盈眶。

1997年11月18日,南非武官卓懋祺一家5口被陳進興挾持的當頭,無數子彈來回呼嘯,陳進興的手槍流彈,射傷卓懋祺和卓的大女兒梅蘭妮。

巨響後的寧靜,情勢緊繃到極點,時任台北市刑大大隊長的侯友宜高舉起手,大膽走近卓懋祺官邸前,高喊:「阿進仔,看清楚,我身上沒槍」;接著又喊:「我知道你沒殺人,但傷者一定要先送醫」。

陳同意,他從子彈射穿的破玻璃窗格中爬入官邸,陳的槍口一路瞄著他,仍從容背起卓懋祺,送出給接手警員,再奔上樓抬梅蘭妮,但陳轉轉槍口說:「她的傷不重,不行」。侯回說:「一定要送她就醫,不要把事情搞砸」,陳才不再堅持。

整個過程,侯都是槍口下的目標;陳怕他突然發難,十分緊張,侯則鎮定如常。

等到最僵凝的場面過去,事件結束前侯又抱著小嬰兒出現眾人眼前時,這一幕,像一股暖流徜徉而來,溫暖了所有人的心。

卓懋祺事後形容侯:「真是位勇敢的漢子!」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
治安利多 基層皮剉著等

侯友宜接任警政署長,基層員警不約而同說,對國內治安應是利多!但是他們未來也會被要求更多、更累,「大家的皮可真的要繃緊一點!」

員警工作起來將會更帶勁

基層員警普遍認為,侯友宜的英雄形象,不僅對於提高警察人員的社會地位有象徵性的意義,大家會更有尊嚴,所以在他麾下工作起來也會更為帶勁,不過侯友宜的高標準,可能也會讓他們工作更累。

大安分局刑事組長楊哲昌說,侯友宜的領導風格,對於想偷懶的各級官警,將是一個重要的警告。

侯永遠和部屬站在第一線

楊哲昌說,「永遠和部屬站在第一線」是侯友宜的指導鐵則,未來這也將代表著官警們工作的最高原則,因此,想要在侯友宜眼皮子底下唬弄的人,鐵定是會被戳穿皮影的。台北市刑警大隊長、侯友宜同學王慶麟認為,以侯友宜對刑事工作的熟稔度,和深切了解該如何整飭治安的手段,相信能夠提出一套真正有作為的方案。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新北市副市長 侯友宜出任

中央社 更新日期:2010/12/20 14:09

(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20日電)新北市長當選人朱立倫今天中午宣布,台北縣副縣長李四川、財政部次長許志堅、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,將擔任3名新北市副市長。前水利署長陳伸賢,擔任市府秘書長。991220

拚治安 朱立倫寄望侯友宜專長,也擅長財務調度,未來新北市的都市計畫、都市更新、社會住宅政策,將與捷運建設同步發展。

至於陳伸賢被延攬為市府秘書長,朱立倫說,陳伸賢曾任水利署長,新北市未來與台北市共創黃金雙子城、水岸曼哈頓,這都需要借重陳伸賢的水利專長。

朱立倫表示,李四川最嫻熟政務,又為台北縣長周錫瑋倚重,本身也是工務出身,再搭配2位原本都有捷運專長的工務局長高宗正(原任台北市捷運工程

(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20日電)新北市長當選人朱立倫今天宣布小內閣人事,台北縣副縣長李四川、財政部次長許志堅、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,將擔任3名副市長。前水利署長陳伸賢,擔任市府秘書長。

朱立倫中午公布市府團隊,除了留任現任台北縣副縣長李四川擔任新北市副市長,還延聘現任財政部次長許志堅,及現任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,擔任另2名副市長。

朱立倫說,留任李四川可以延續現有縣政,許志堅也是台北縣人,希望他回鄉服務一起拚經濟;侯友宜擔任副市長,希望有助於加強維護治安。

由於新北市警察局長為現任警政署副署長伊永仁,朱立倫說,侯友宜的專長為治安,治安也一直都是民眾最關心的議題,他相信侯友宜和伊永仁,可以確保新北市的治安無虞,未來包括民政、社會、教育,都將是侯友宜督導的範圍。

朱立倫說,許志堅具有區域規劃、都市更新的局副局長),與交通局長趙紹廉(原任高速鐵路工程局副總工程司),將是新北市未來推動三環三線捷運建設的黃金組合。

朱立倫今天公布的小內閣成員,平均年齡為52歲,其中有8位女性。改制後,新聞局長由前中央社副主任林芥佑擔任,前寶島客家電台台長彭惠圓擔任客家事務局長,前桃園縣府觀光行銷處長陳國君擔任觀光局長。

朱立倫表示,這次的人事特色,包括中央與地方、城市與城市、政府與民間的人才交流,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人才為國家所用,為新北市所用。

他特別澄清,未來新北市絕對沒有「桃園幫」、「北縣幫」、「中央幫」,今後都是新北市團隊,都是朱立倫團隊,他尤其會要求,從新北市以外來的團隊成員,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上手。

朱立倫說,縣府團隊21日提出總辭後,希望各局處室能儘快安排業務交接事宜,包括對新任單位首長的簡報,由李四川與陳伸賢擔任交接小組正副召集人,務必讓政務能夠儘快接軌。991220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侯友宜︰死刑可具體遏止殺人犯罪

自由時報╱自由時報 2010-04-05 06:00
調整字級:

記者賴仁中/專訪

中央警察大學校長侯友宜看過數百個命案現場,被殘酷手法殺害後的屍體躺在那兒,它的悽愴與悲涼觸動著這位資深警探的心靈深處,讓他無法想像,冷血殺人犯不給受害人一絲生機,為什麼現今會有一種聲音說「要給死刑犯機會」、「請寬容他們」、「他們悔改對社會是正面的…」。

侯友宜說,在上位者、做決策的人應該第一時間去刑案現場看看,去感同身受現場的震撼及被害人的慘與痛,不能只看隔了一段時間後犯罪者表現悔過、無辜的外型,有了親臨現場的深刻體驗,再來談論要不要廢除死刑。

他認為死刑是對重刑累犯的最後一個遏阻動作,實證上死刑存在,對遏止暴力殺人犯罪有具體效果,並不是一些人說的與治安好壞沒有關聯性,因為「要看的是質,不是量」。(註:本文基於公益必要性,文內有殺人場景與情節的描述,請讀者斟酌是否全文閱讀)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嫌犯事後落淚 只是假慈悲懺悔

記者問:看過這麼多犯罪現場,它帶給你什麼啟示?依你長年接觸嫌犯的經驗,有多少犯罪者會真心悔改?

侯友宜答:一件殺人命案,只在事後看一些資料或照片,這些是冰冷的,無法身歷其境感受第一現場的驚悚震撼與兇手的冷酷無情,等後來看到的,只有犯罪者「鱷魚的眼淚」。

犯罪者為了爭取活下去的機會,表現出悔過的、或者不是有心的、甚至是無辜的,這種場景大家很容易感受到,因為被告是活的,可以面對面,人們在這種面對面反射動作的感受上,容易接受對方傳達出來的訊息。

這時被害者和嫌犯是非常不對等的,你(主張廢除死刑者)沒有在第一時間去體驗被害者那種強度的感受,反而接收到犯罪者細水長流、慢慢給予的溫情攻勢,心裡面對犯罪者便有了「好像有悔過之意,要給他機會」的認知。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幾乎每個死囚 都是假釋後再犯

真的有懺悔嗎?其實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,大家看到的外型,並沒有看到內心那一塊,就像是冰山,只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,看不到冰山底下深沉的一面。這是真懺悔,還是假慈悲的懺悔、一種哀求、為自己某種目的懺悔?

執行政策的人、在上位的人,沒在第一時間體驗命案現場,沒有感受過被害者被害當時的場景,感受的不平衡,加上只看到冰山一角,容易產生很多錯覺。

所以我要講,今天要不要廢除死刑,讓做決策的人和人權團體到現場,親臨了解所發生的狀況,以及犯罪者剛被逮捕時鉅細靡遺描述的犯罪情節、還有現場表演,深刻去感受案發時肅殺的場景,若真正感受了,你會覺得「這種人讓他留在人間有意義嗎?」

民調顯示司法人員贊成死刑比例最高,高達八成八,為什麼?因為他們辦案、接觸得最多,感同身受最多。

問:主張廢除死刑人士還有一個理由是擔心誤殺,有沒有這種可能?

答:從一、二、三審、到不斷更審,判一個人死刑,至少經過二、三十位法官,都認為「找不到任何理由讓你活下去」才判死,非常慎重下才會確定一件死刑出來,後面還有非常上訴等程序救濟。

再就犯罪類別來講,只有殺害直系血親或性侵殺人、強盜殺人、惡性重大的結合犯、集團性綁架撕票才可能判死,而且是蓄意的,如果是過失、自衛都不會,我的博士論文是做性侵害殺人研究,十二件個案也沒有都判死刑,有的是未成年,有的過程當中被認為「其情可憫」,你看連這麼惡劣的犯罪都沒有百分之百判死啊!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問:可否從個案更深入談談命案現場給你的感受。

答:以前在中山分局、台北市刑警大隊和刑事局的時候看過太多命案現場,有的被害人被一刀一刀的剁、或殺了幾十刀,那叫殘忍、沒人性,但當年陳進興三人犯下方保芳三死命案,用殘忍不足以形容,我一進去,第一眼看到方妻張昌碧陳屍手術台下,被膠帶綑綁雙腳和蒙眼,平躺地下,眉心中一槍貫穿,腦漿流出。回頭見旁邊廁所門開著,方保芳也被蒙眼坐馬桶上,穿著西裝,領帶略歪,手術服剛脫下放在旁邊,手上還戴著手術手套,兩手下垂,也是眉心中一槍,血液往下滴和往後噴。

女護士鄭文喻穿著護士服,蜷曲在一坪多的衛浴間,腳未穿鞋,眼同樣被蒙,上蓋一毛巾,兇手頂著毛巾近距離射擊,一樣一槍貫穿,腦漿噴出。三槍解決三個人,我當場起雞皮疙瘩,這是叫行刑,不是義憤殺人、情緒性殺人哦!兇手不是禽獸而已,簡直是妖魔了。

後來陳進興落網,我曾和他詳談,那時他已被判死刑確定,沒有心防了,什麼都講,他說當時高天民剛割完雙眼皮,一起身,把病人穿的手術服一脫下,兩個人就把方保芳拖進去槍斃,方妻直接在手術台旁斃掉。陳進興把女護士拖到雜物室,女孩子拜託他、求他都沒用,陳進興殘酷傷害她又拖到浴室,命她趴在地下,看著她全身顫抖,仍一槍給她斃命。

你知道嗎?陳進興描述這一段時,還邊講邊笑,口沫橫飛說「我就把他如何如何」、「他嚇個半死」等,像是完成一個非常棒的作品一樣,按理經過一段時間沉澱,談這個問題應該是慚愧、帶著悔過,不應該顯現輕蔑、愉快的心情。我當時想「這人根本是魔鬼,如果讓他出來,還得了啊!」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輕微犯罪增加 與執行死刑無關

講不客氣點,死刑犯要死還給他麻醉昏迷再打,很厚道,他們完全沒有,把三個無辜的人眼睛一蒙就槍斃,殺的還是幫你忙的人,比較之下,給他們死十次,也是應該的啊!

還有白曉燕,從排水溝撈上來,脖子、身體和腳被綁三十多公斤啞鈴,手指被剁,身體遭重擊毆打,你看嫌犯有多惡劣,人質已死掉八、九天,還繼續勒索要錢,勒索期間有四、五天沒電話進來,就是在處理屍體。像這種嫌犯,還要給他們機會?

我曾做研究發現,那種蓄意、惡性重大的、會犯下判死罪的都是前科累累,如果監所能讓人悔改,保證不再犯,那是OK的,但這些人哪個不是幾進幾出監所,都是經過監所教化後假釋出來的。

比如最近一位新加坡記者來採訪,我談到一件舞女分屍案,嫌犯方金義六十幾年先犯恐嚇罪,關出來再犯強盜案、性侵案,並殺害一名舞女,曾判死刑,後改判無期徒刑,關十幾年假釋出來再殺第二名舞女,還性侵分屍洗劫財物;他們都是先犯一些罪,一直累積,累積到一個程度,最後犯下駭人聽聞的案子。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高天民也是,早期犯強盜案,犯了五十幾件,假釋後再犯白案、方案。

廢除死刑人士看到的一面是「有機會讓他活下來,因為他會改過,對社會有正面貢獻」,事實上像這種累積犯罪的犯罪者,如果沒有一個遏阻,再給他出去,他會變好?要變好,早在輕刑犯、重刑犯的時候就變好了,死刑就是對這些嫌犯最後的一個遏阻。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遏阻,暴力犯罪就可能持續上升。

問:不過主張廢除死刑的人,認為死刑與治安沒有顯著關聯性。

答:他們拿出一些數據來支持論點,說看不出有特別變化,但他們是量化,不是質化,不能因為竊盜、詐欺案件增加,用輕微犯罪的增加掩蓋了死刑對質的影響。

比如擄人勒贖案,早期一年八十件,陸續有嫌犯被判死執行後,現降為不到二十件;父執輩那個時代,綁架案平均五件就有一名肉票被撕票,現在十件不到一件被撕票,因為有死刑在那裡,但只要不是惡意、蓄意殺害人質,法官會給他們機會,這樣直接、間接對生命的傷害就減低。

換句話說,綁架件數及手段方式,很清楚的因為有遏阻而有改變,我不是說量處死刑就一定對治安有改善,但起碼對某些犯罪類別,確實達到一個程度的遏阻效果。

施政要看民情 不能夠落差太大

問:人權團體認為將死刑犯終身監禁,即可遏阻再犯,你是否贊成用終身監禁替代死刑?

答:現在有些國家有終身監禁,但有一種,依我創造的名詞叫「虛擬的終身監禁」,雖判了終身監禁,但關上三、四十年,認為他老了、沒什麼作用了,還是給他出來,這種「虛擬的終身監禁」比例佔很多。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台灣經常有大赦、或用一個什麼理由來減刑,因此日後就算有終身監禁制度,實質的終身監禁也可能變成虛擬的終身監禁。每一個犯罪者都講得很好聽,說「如果把我關到死,乾脆把我槍斃算了」,嘴巴這樣說,但法律改為終身監禁,還是會期待,期待出現虛擬的終身監禁,讓他有機會可以出去,就算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會想。

死刑犯不到最後,都不會放棄希望,真要執行時,問問那些行刑法警就知道,被帶去槍斃的時候,哪個人的腳會不發軟。因此討論終身監禁其實沒意義。

再就終身監禁本身來說,就算真有,對監所也是極沉重的負擔,萬一他在裡面殺人,又多出一個案子要多審好幾年,甚至還可以放封出來走一走。

有人說廢除死刑是世界趨勢,可是有些趨勢又流回來了啊!比如美國某些已廢死的州又恢復死刑。何況法律沒有所謂世界潮流,法律要能跟民情結合,不能落差太大。

問:死刑犯的確不輕易放棄求活,拚命打官司,一打多年,你怎麼看?

答:死刑案一再更審,過程中,有時發回的理由不是很適切,只是法官為了慎重,所以時間拖長,這也是死刑犯拖延時間的一種訴訟策略。

我舉商人黃春樹被綁架撕票案,打公用電話嫌犯被逮捕後,先說屍體埋在大園,我直覺他說謊,跟他說你不說實話就走著瞧,後來吐實,帶我們到汐止挖出來,很慘,殺了好幾刀,澆汽油燒了之後再埋起來。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 侯友宜

這件案子訴訟五年後傳我去作證,只問「屍體怎麼挖出來的?」當然是嫌犯帶我們去挖的啊,其實這不是重點,但法官認為,律師提出來了,所以有義務問我,搞來搞去又開了一次庭,但似乎也不能怪法官,因為死刑犯跟律師請求一定要傳這個證人來問。

黃妻每次開庭都哭得很傷心,退庭出來後還在哭,每一次開庭,就是對被害人家屬的一次傷害。

問:死刑法律還在,你認為已定讞死刑犯可以不執行嗎?

答:當然要執行,而且符合我們現在的民情與趨勢,若是法律可以不執行,第一線辦案同仁看到通緝犯就不要抓了嘛。這些本來根本不是問題,而是被人挑起來,變成了問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mami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